返回 行业资讯
热处理的种类和作用在金属加工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。热处理是通过加热、保温和冷却等过程,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,从而改善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。下面将详细介绍热处理的种类及其作用。
热处理的种类
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,热处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及具体方法:
按加热温度和组织转变特点分类
退火: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,保持足够时间,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。目的是降低硬度,改善切削加工性,消除残余应力,稳定尺寸,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。
正火: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,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,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。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,改善钢的性能,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。
淬火: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3(亚共析钢)或AC1(过共析钢)以上某一温度,保温一段时间,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,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(或Ms附近等温)进行马氏体(或贝氏体)转变的热处理工艺。淬火可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,但也会使钢变脆。
回火: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,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,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。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少淬火应力,降低脆性,提高塑性和韧性,获得工作所需要的力学性能。
按加热和冷却方式分类
整体热处理:对工件整体加热,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,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,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。
表面热处理:只加热工件表层,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。常用的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等。
化学热处理: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、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。主要方法有渗碳、渗氮、碳氮共渗等。
其他分类
根据热处理的作用,可分为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热处理工艺。
根据热处理的部位,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工艺和局部热处理工艺。
热处理的作用
提高强度: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内部结构,提高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,使材料更加坚固耐用。
增加韧性:通过适当的热处理,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,使其在受到冲击或压力时不易断裂。
改善硬度:热处理可以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,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抗刮擦性。
调整尺寸:热处理过程中,材料会发生膨胀和收缩,可以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的速度来调整材料的尺寸。
改善加工性能:热处理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和脆性,提高其加工性能,如切削、钻孔等。
提高耐腐蚀性: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,提高其耐腐蚀性能,延长使用寿命。
消除内应力:在制造过程中,材料内部会产生一定的内应力,热处理可以使内应力得到消除或减小,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内应力过大而导致变形或开裂。
技术支持:东莞网站建设